|
血气分析六步法
首先,我们务必牢记以下内容:
一、 血气分析正常值
PH=7.35~7.45
Na+=135~145mmol/l
K+=3.5~5.5mmol/l
HCO3-=AB=SB=22~27mmol/l,平均25
PaCO2=40±5mmHg
AG=12±2mmol/l(有资料说12±4),目前多以>16为存在高AG代酸的界限。
Cl-=98-107mmol/l
BE=±3
二、 关于酸碱平衡的两规律、三推论:
规律1:HCO3- 、PaCO2代偿的同向性和极限性
同向性:机体通过缓冲系统、呼吸和肾调节以维持血液和组织液pH于7.4±0.05( HCO3-/H2CO3 = 20/1 )的生理目标 。
换句话说,正常情况下,HCO3-或H2CO3,无论哪个升高,另一个也要升高,反之亦然,只为了保持20:1的比值。
极限性:HCO3-原发变化,PaCO2继发代偿极限为10-55mmHg;PaCO2原发变化,HCO3-继发代偿极限为(慢性) 12~45mmol/L。
换句话说,代偿不是无限的,超过这些个数值,咱就甭算了,肯定失代偿了,肯定有呼酸代酸代碱啥的了。更全的表我会在下面列出。
推论1 :HCO3-/ PaCO2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。——因为,它不正常了!
推论2: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,或HCO3-/ PaCO2明显异常而PH正常常有混合性酸碱失衡。
规律2:原发失衡的变化 > 代偿变化。
这个规律眼熟不?同学们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化学有个勒夏特勒平衡移动原理不?即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中,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,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,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原改变带来的影响。物理上好像也有一个类似的定律。回来看酸碱失衡,比如,HCO3-高了,PH肯定要相应变化,PaCO2也要升高,因为要消耗增加的HCO3-,并引起PH相反的变化,但这种变化不可能消除PH原来的变化趋势,所以PH永远是跟着原发变化走的。
推论3: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
例1:血气 pH 7.32,PaCO2 30mmHg,HCO3- 15 mMol/L。判断原发失衡因素。
例2:血气 pH 7.42, PaCO2 29mmHg,HCO3- 19mMol/L。判断原发失衡因素。——这个的PH值在正常范围中,但依然可以判断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felicity的割单眼皮线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导入(Introduction):
病例1:患者,男,22岁,糖尿病史,近期严重上呼吸道感染
Na+:128 K+:5.9 Cl-:94 HCO3-:6 PCO2:15 PO2:102 pH:7.19 BG(血糖):324
第一步:Internal Consistency
亨德森-哈塞尔巴赫方程式(Hendersen-Hasselbach Equation):
[H+]=24*PCO2/[HCO3-] (这是简化的哼-哈方程式,临床应用方便,这些在《病生》上有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下,不过实话说我从来没用过这些个方程式。。。我还是很相信血气分析仪自动产生的数值的,真的不是我懒啊。)
例题中[H+]=24*15/6=60 和正常值一致
正常值对照表:
pH | 估测 [H+] (mmol/L) |
7.00 | 100 |
7.05 | 89 |
7.10 | 79 |
7.15 | 71 |
7.20 | 63 |
7.25 | 56 |
7.30 | 50 |
7.35 | 45 |
7.40 | 40 |
7.45 | 35 |
7.50 | 32 |
7.55 | 28 |
7.60 | 25 |
7.65 | 22 |
此步用来看测量是否是错误的(此步基本还可以用来耍酷)
第二步:酸中毒还是碱中毒(Alkalemia or Acidemia)
pH>7.45 碱中毒 pH<7.35 酸中毒
注:①这通常是原发性紊乱②谨记:即使pH在正常范围内也可发生酸或碱中毒,需要检查PaCO2,HCO3-和AG
例题中,显然是酸中毒
三:判断原发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(Respiratory or Metabolic)
pH值和PaCO2的变化关系,如下图:
酸中毒 | 呼吸性 | pH ↓ | PaCO2 ↑ |
酸中毒 | 代谢性 | pH ↓ | PaCO2 ↓ |
碱中毒 | 呼吸性 | pH ↑ | PaCO2 ↓ |
碱中毒 | 代谢性 | pH ↑ | PaCO2 ↑ |
筒子们,甭费洋劲记这个拗口的PH与PaCO2了,记住咱化学老头的平衡反应定律就行,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原发。它这个表用咱的规律一 一推就出来了,没必要记,也用不上。
例题中pH=7.19,PaCO2=15,原发性代谢酸中毒
例题中pH=7.19,原发要么呼酸要么代酸,再看HCO3-=6 PCO2=15,代酸无疑,PCO2降低是继发的。
第四步:是否在代偿范围内(Compensation Appropriate?)
常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| |||||
原发异常 | 原发 | 继发 | 预期代偿反应 | 代偿时限 | 代偿极限 |
代酸 | [ HCO3- ]↓ | PaCO2↓ | ∆ PaCO2 ↓= 1.2 x∆ [ HCO3- ]±2 | 12~24h | 10mmHg |
PaCO2 = ( 1.5 x [ HCO3- ] ) +8 | 这个公式是原文章里的, 貌似更方便些,予以保留 | ||||
代碱 | [ HCO3- ]↑ | PaCO2↑ | ∆ PaCO2 ↑= 0.7 x ∆ [HCO3- ]±5 | 12~24h | 55 mmHg |
呼酸 | PaCO2↑ | [ HCO3- ] ↑ | 急性:∆[ HCO3- ]↑=0.1×∆ PaCO2 ±1.5 | 几分钟 | 30mmol/l |
慢性:∆[ HCO3- ]↑= 0.35x∆ PaCO2±3 | 3~5d | 45mmol/l | |||
呼碱 | PaCO2↓ | [ HCO3- ] ↓ | 急性:∆[ HCO3-]↓=0.2 x∆ PaCO2±2.5 | 几分钟 | 18mmol/l |
慢性:∆[ HCO3- ]↓=0.5 x ∆ PaCO2±2.5 | 3~5d | 12~15mmol/l |
此表忘记载于哪里了(《协和呼吸病学》?),但是绝对可靠。
系数很难记是吧?其实也不难,代酸代碱不说了,呼酸呼酸可以把他们分到急性和慢性病变里,这样一来,急性呼酸、呼碱,慢性呼酸、呼碱系数分别是0.1,0.2,0.35,0.5,好记多了,也符合临床思路。这样咱就知道了,比如,急性呼酸里面,PaCO2每升高1个单位,[ HCO3- ]就升高0.1个单位。代偿极限也要记住,比如,CO2的极限就是10~55mmHg,所以II型呼衰(PCO2>50mmHg)的很多都是呼酸,看都不用看。
原文分析:例题中:代酸 PaCO2=(1.5*[HCO3-])+8 ±2
预计代偿:PaCO2=1.5*6+8±2=17±2
因此测得PaCO2为15在正常代偿范围内
我的分析:例题中:代酸 ∆ PaCO2 ↓= 1.2 x∆ [ HCO3- ] ±2
预计代偿:∆PaCO2↓=1.2*(25-6)±2=22.8±2,故PaCO2=40-22.8±2=17.2±2
因此测得PaCO2为15基本在正常代偿范围内,例子中的人属于代偿性的代谢性酸中毒;如果不在代偿范围内,比如PaCO2直接到了8,就是存在代酸合并呼碱了。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论。
第五步:阴离子间隙(Anion Gap)
AG=[Na+]-[Cl-]-[HCO3-]=12±2
正常AG大约是12mEQ/L,意义是未测定的阴离子,生理情况下是多是各种带负电荷的蛋白离子;病理情况下升高,多是因为酸根增多,提示有机酸过多(如酮症酸、水杨酸等)。
低白蛋白血症的病人中,血浆白蛋白浓度每下降1mg/dL,AG正常值下降2.5 mEQ/L
例题中:AG=28(>16)(详解略)因此此患者是高AG代酸
第六步:ΔAG
ΔAG=测量的AG-正常AG
预计的[HCO3-]=ΔAG+测得的[HCO3-]
如果小于22,则AG正常代酸
如果大于26,代碱
神马意思咧?如下:
HA=H+ + A- (酸根)
H++HCO3-=H2CO3(然后挥发,不是,被肺排出去,消失了)
增加的A-=减少的HCO3-
ΔAG=ΔHCO3-(严格来说是绝对值相等)
例题中:ΔAG=28-12=16
预计原来的[HCO3-]=16+6=22
没有潜在的代碱,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偿的代酸。
综上,例子中的患者是一个代偿的代酸,没有呼碱,没有代碱。
例题二:
患者,男,32岁,慢性饮酒史,在3天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后来到急诊科。4小时前他吃了一点缓解疼痛的东西。患者清醒且警觉。体检无明显异常。动脉血气如下:
Na+=132 K+=3.9 Cl-=82 HCO3-=4 PCO2=10 PO2=110 pH=7.25 BG(血糖)=68 BUN=14 血酒精含量=106
尿检:无蛋白、酮体。有结晶。
答案:双重酸碱紊乱:代酸继发于摄入乙二醇。(句号)呕吐导致的代碱
解析嘛,解析。。。。今天不想翻译撒~~~~~~
Felicity陈:目测酸中毒,代酸,计算得呼碱,代碱。与原文结论稍有出入,但呼碱不是重点,因为呼碱的病因在那,在这种情况下,只要纠正原发失常,呼碱待情绪平定后,自然就缓解了。
知道酸碱失衡不是目的,目的是判断病情。计算出一个酸碱失衡,一定要问为什么会这样,这就要求掌握常见的酸碱失衡原因,然后针对病因下手,标本兼治。常见病因见文档最后表1到表5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再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临床抽血气时误抽静脉血的时候不在少数,或者有些患者血气很糟糕,动脉血乍一看跟静脉血似的,所以我们最好了解一下静脉血气:
人体静脉血PO2(血氧分压)正常值约为40mmHg(5.32 kPa),pO2随年龄增长而下降,老年人pO2及O2Sat明显下降;体位变化pO2有轻微改变;长期吸烟者pO2下降;大气压低时pO2也低,高山缺氧时pO2明显下降。
PCO2(二氧化碳分压)正常值为45~55mmHg(5.30—7.30kPa)。
SO2(血氧饱和度)为75%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割个双眼皮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说到了动脉血和静脉血,顺便说一下氧饱和度、氧分压与氧解离曲线。
氧解离曲线
当SaO2在50%时的P02称为P50,正常参考值约为3.55kPa(26.6mmHg)。血液Sa02受Hb对02的亲和力的影响,有许多因素可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移位,可用P50表示 。
⊙曲线右移,即P50>3.99kPa(29mmHg)时,Hb与02的亲和力降低,O2的释放容易,有利于组织摄取氧。
⊙曲线左移时P50低,即<2.66kPa(20mmHg),表示Hb与02有高度的亲合力,即02的摄取力加强,但不利于组织摄氧。
氧饱和度(%) | 97.4 | 95 | 94 | 90 | 80 | 70 | 50 | 32 |
氧分压(mmHg) | 100 | 80 | 70 | 60 | 50 | 40 | 26.6 | 20 |
以上数值可以看出,只要PaO2不低于60,氧饱和度就在90%以上;PaO2在50以上,人体仍能维持80%以上的血氧饱和度;当<50mmHg时,开始出现发绀,血氧进入快速解离期,氧分压稍微波动就能引起氧饱和度的较大变化;<40 mmHg的氧分压是静脉血的氧分压,组织不能从血液摄取氧,病情十分濒危。
但人体氧分压预计值是与年龄呈反相关的,年龄越大,正常氧分压越低,公式如下:
坐位:PaO2=104.2-0.27*年龄(简化为:100-年龄*0.3)
卧位:PaO2=103.5-0.42*年龄
上一页 1... -1-1-1-1-1-1-1... -1下一页
表1:呼酸部分原因:
气道梗阻 | |
•. | 上呼吸道 |
•. | 下呼吸道:COPD、哮喘、其他阻塞性肺疾病 |
CNS抑制 | |
睡眠呼吸障碍(OSA 或 OHS) | |
神经肌肉异常 | |
CO2产量增加;震颤,寒战,癫痫,恶性高热,高代谢,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 | |
错误的机械通气设置 |
表2:呼碱部分原因:
CNS刺激:发热, 疼痛, 恐惧, 焦虑, CVA, 脑水肿, 脑创伤, 脑肿瘤, CNS感染 |
低氧血症或缺氧: 肺疾病, 严重贫血, 低FiO2 |
化学感受器刺激: 肺水肿, 胸腔积液, 肺炎, 气胸, 肺动脉栓塞 |
药物, 激素: 水杨酸, 儿茶酚胺, 安宫黄体酮, 黄体激素 |
妊娠, 肝脏疾病, 全身性感染, 甲状腺机能亢进 |
错误的机械通气设置 |
表3:代酸部分原因
AG升高型(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酸根增加) | |
o | 甲醇中毒 |
o | 尿毒症 |
o |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——最常见,酒精性酮症酸中毒,饥饿性酮症酸中毒 |
o | 三聚乙醛中毒 |
o | 异烟肼 |
o | 尿毒症 |
o | 甲醇中毒 |
o | 乳酸酸中毒——最常见 |
o | 乙醇或乙二醇中毒——常伴随渗透压间隙升高 |
o | 水杨酸中毒 |
AG正常型:[ Cl- ]升高 | |
o | 消化道丢失 HCO3- |
o | 肾脏丢失 HCO3- |
o | 肾小管疾病 |
表4:代碱部分原因
低血容量伴 Cl- 缺乏 | |
o | 消化道丢失 H+: |
o | 肾脏丢失 H+: |
低血容量 | |
o | 肾脏丢失 H+: |
表5:部分混合性和复杂性酸碱失衡
异常 | 特点 | 部分病因 | ||||||
呼吸性酸中毒 伴 代谢性酸中毒 |
| • 心跳骤停 | ||||||
|
| • 肝硬化应用利尿剂 | ||||||
|
| • COPD应用利尿剂, 呕吐 | ||||||
呼吸性碱中毒 伴 代谢性酸中毒 |
| • 全身性感染 | ||||||
代谢性酸中毒 伴 代谢性碱中毒 |
| • 尿毒症或酮症酸中毒伴呕吐, |